資工、碩士、推甄 (上)

Contents

  1. 1. 前言
  2. 2. 資料準備篇
  3. 3. 面試篇
  4. 4. 找教授篇

前言

先講結論,總共報了這幾所:

臺大:
資工 — 備取 => 不會上
網媒 — 備取 => 不會上

交大:
資工甲 — 備1X => 已備到
多工 — 正取
網工 — 不分發
數據科學與工程 — 正取

清大:
資工甲 — 備取 => 應該不會上

成大:
資工 — 正取

臺科大:
資工 — 逕行錄取

備取的部分由往年來估計,最後已報到 交大的資工甲

事情總算告一個段落,這個月大概是我十幾年以來搭車最為頻繁的一段時間了。東奔西跑不為誰,只求一個容身之處。
藉由這篇記錄一下事情始末,會分成 資料準備面試找教授 來簡單說說 心得

資料準備篇

由於本來推甄的意願並沒有很高,打算用考試定勝負。書架都堆滿了各式參考書、原文書,自然是沒甚麼 備審資料 了。
但暑假某些事情耽擱了不少進度,再加上查閱相關文章後,發現考試生找教授的旅程似乎會非常 嚴峻,所以就打算先來推一推,不成功便考試或 +365。

所以在備審資料這部分準備上有點 倉促,可能不太能當作借鏡。但還是爬了不少文,應該可以分享一些甚麼。

在正式開始做之前可以先:

  1. 爬文(PTT 的 graduate 版和餵狗能得到蠻多篇的心得文),有很多準備事項和備審內容可以參考。
  2. 將成績單、各種證明或競賽都先影印個幾份並掃描。(多益證書 申請又貴又久,務必提前準備)
  3. 看看學長姊的備審資料,這部分非常慶幸能看到過去學長姊的戰果。
  4. 推薦信,基本上先問問教授,避免到時來不及。
  5. 把自己的資料,分點類列出來,專題、競賽之類的。
  6. 將所有要報的 日期 整理出來,有個同學繳錢後沒在期限內寄資料去,恩。

再來內容的部分,網上資料族繁不及備載。這邊就我的經驗稍微聊聊(主觀判定)。

內容:

  1. 個人簡歷:表格,兩頁
    • 基本資料
    • 成績和相關科目
    • 經歷(書卷、競賽那些)
    • 程式經驗和相關學習
  2. 自傳:一頁
    • 沒有 家庭背景和看電影讀小說甚麼的興趣
    • 說說平常資工求學的過程,為自己的大學三年做個小總結。就像在寫部落格一樣。
  3. 讀書計畫:兩頁
    • 就讀動機
    • 進研究所前
    • 研究所期間
    • 學習計畫甘特圖(我只是拿來填版面的…)
  4. 專題研究:四頁
    • 節錄一些重點和結果
  5. 以上的相關佐證資料:聽其它校朋友說:「沒有證明資料,會被刷掉哦哦哦!」

最後是含封面 25 頁,有要寄送紙本的就採用膠裝或文件夾(三角形那種)搭配透明封面、封底。

這邊有個重點,就是 成績
沒錯,絕對不是什麼包裝或自傳 blablabla 之類的。撇開一些較頂級的比賽,我想對於推甄整體分數影響不大。
不要太過於誇張的簡短或隨便,理工科來說我想都不會出甚麼亂子。
透過多數人的心得文和推文也明顯可以發現這件事,但畢竟報的人數眾多,我也想不出更好又快的篩選方法。

顯然還是有一些較不看成績,且重視實作能力和經驗的組別。
個人認為走這條路完完全全不會比較簡單,大概比考試還難。

其它的資料細節就不細講了,感謝三年前選擇理工科的自己。

準備資料的重點應該在於如何有中看的資料。
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更何況我是男的。等等!我沒有要戰什麼的意思。
可惜會開始查備審資料如何製作或相關經驗的同時,通常都來不及惹。
通常啦,至少我在查完許多資料後,也生不出更好的經歷和成績了。(本來都在查考試的心得文和準備方法XD)

順帶一提如果要推臺大的話,我想 校名和成績 的影響比重會更大。

本篇重點:高中認真點然後大學,恩,維持成績。不然就是用考的。(廢話)

本日最大功臣:在校前 5% 的成績。

注意:以上可能不適用於其他科系。

面試篇

這邊只有去面了清大和成大。除了臺科外,其它間也沒有面試就是了,所以才說成績(ry…

服裝部分,我是穿卡其色長褲、長袖休閒襯衫(不是那種直挺挺的白襯衫)、運動鞋。
當天也是很多西裝筆挺,正裝打扮的人。
在理工科來說,影響應該不會太大,乾淨整齊 為主要就行了。(當然正裝打扮是最不會錯的)

事先準備好投影片(清大)或幾頁資料(成大),基本上就是備審資料的濃縮版。
兩間都大約六分鐘左右出場,流程大概是這樣:你講三分鐘、他問三分鐘

  1. 自我介紹:
    • 名字、目前系所
  2. 講講簡歷上的東西
    • 學業
    • 經歷(我的話就是一些解題的)
    • 其它開發
  3. 專題介紹

前兩點我大約講了一分鐘多,剩下都是在講專題。
教授的提問也都是 專題相關,剩下就是研究興趣之類的。

清大只問了我一、兩個問題後,就開始介紹系上的一些東西。(但我備很後面)

整體沒有太刁鑽的問題,像是 A 和 B 你會讀哪所之類的,又或是一些研究所和人生的大哉問。
這邊我事先準備了幾個預想要回答的:

  • 讀研究所的原因
  • 會來我們學校嗎
  • 為甚麼要錄取你
  • 大學生活有什麼自豪的事(資工方面)

不過一個都沒回答到,所以也不知道答案的好壞惹。另外記了一些興趣領域中的 教授資訊,不過同樣沒用到。

要特別注意的是,問題種類算是 學校限定,朋友在中字輩的學校就被問到蠻多學科相關的。
所以時間允許的話還是準備一下重點科目比較保險。

如果是偏向於這種討論性質的面試,我想心情可以放輕鬆點,能自在且完整對答最重要。
分數除了極端的好或壞,我想對於最後結果不會影響太大。(也就是書審分數或多或少影響著面試分數)

找教授篇

這也算十分辛苦的一個環節,重要程度絕不亞於選學校。魚雁往返幾趟加上客運後也找好了教授。

通常過程是找幾個有興趣的教授後,先寄信 約時間
再看要去 實驗室 找學長姐聊聊,還是先跟教授 面談
重要:先從實驗室或教授的網站稍微了解相關資訊。

這兩件事順序上,其實沒有一定,個人認為各有好處。
一個是能略先知道教授個性或是整體風氣,對於到時面談較不會誤觸地雷或偏離主題。
先找教授的好處則是,到時去實驗室跟學長姐聊天時可以比較深入的做詢問,
基本上就是與教授面談後的內容和自己想問的問題。
當時是記在手機和書面上,找時機問問。主要就以下這些:

教授

  • 主要研究領域
  • 一些對學生的規定(畢業相關、來實驗室的時間等等)
  • 目前的整體規劃
  • 帶學生的方式
  • 有沒有要先準備得東西

實驗室:(跟上面有部分重疊,僅列出不一樣的)

  • 負擔(當然這個有點因人而異)
  • 風氣(同上)
  • meeting 方式
  • 老師與學生的相處模式
  • 未來就業

教授詢問方面
我想通常會以你的專題為主, 有些教授會問相關專業的問題,可能需要多注意。
再來就是要能講出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方向和簡單規劃。
其他要注意的就是對教授實驗室至少要有一點了解,在面談過程中會比較流暢,才不會牛頭不對馬嘴。

教授當時在結束前問了我未來規劃,有點會錯意,似乎是要問我研究方向之類的。
我卻回答了留學或是找工作方面的答案,還說了希望工時不要太長,能少做點功德
教授當下應該一臉問號吧 XD …

這階段我經驗其實較 不足夠,因為實際上我只去找了 一位 教授和跑了兩間實驗室就決定了。(其中一間還沒有人在…

運氣很好的是找的唯一一位教授願意收我,否則以當時情形,
回去花蓮後再到交大又過了一星期,可能就會有更多意外了。

朋友在一星期內見了三位教授,但戰果都不太好,後來又再去了一趟。
所以多找幾位會比較保險。估計確定上榜後,一週內 就要盡量完成這件事了。隨時間越往後推,清況也就越往下沉。
雖然在校學長建議我再多看看,可惜時間緊迫來不及再跑一趟了。

最後補充一下,寄信 給教授時要記得附上自己可以的時間,方便人家安排。

這裡分享幾篇當初參考的資料:

https://home.gamer.com.tw/creationDetail.php?sn=3074153
https://home.gamer.com.tw/creationDetail.php?sn=3523671
https://www.ptt.cc/bbs/graduate/M.1508121404.A.3FE.html
https://www.ptt.cc/bbs/graduate/M.1488337328.A.3F6.html
https://www.ptt.cc/bbs/graduate/M.1448587766.A.FEC.html
https://www.ptt.cc/bbs/NTPU-CSIE94/M.1238215830.A.354.html
https://www.ptt.cc/bbs/graduate/M.1419264086.A.5B6.html